成都农商行迈出了A股IPO的第一步。近日,成都农商行在采招网上发布了一则聘请A股IPO保荐机构采购项目供应商征集公告。
成都农商行曾引入安邦保险集团作为大股东。而随着2018年安邦被接管,成都农商行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存贷款业务和资产规模都出现下滑。去年,成都农商行终于完成股权处置,“安邦系”全部清仓出局,国资占股超过65%。
股东换血之后,成都农商行总体发展势头较好。虽然2020年净利润有所下降,但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农商行营收超百亿元,净利润更是逼近去年全年。资产总额也有不小增长,超过6000亿元,已经接近2018年末的规模。
关于上市进程的具体进展,《华夏时报》记者致电致函成都农商行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得到对方明确回复。
今年增长较快
成都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原成都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原成都市14家区(市)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192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原新都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及龙泉驿农村合作银行合并组建的成都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设立的公司。截至2021年6月末,成都农商行经营区域主要集中在成都本地,并在达州、遂宁、资阳等8个四川省其他地级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在全国多个省份设立了共计39家村镇银行。
今年以来,成都农商行业绩增长较快。
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农商行营业收入为100.13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为85.67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8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38.4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8.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已经接近去年全年。
另外,利息净收入仍是成都农商行收入的主要来源,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占营业收入的2.8%。
光大银行(3.350, -0.01, -0.30%)分析师周茂华于11月25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是银行三大业务,中间业务作为轻资本业务,尤其在市场竞争加剧情况下,更为各银行积极发展的方向之一。中间业务是银行资产与负债业务的衍生服务业务,是银行在品牌、人才、产品创新等方面实力的综合体现
周茂华指出,目前,国内中小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还是取得不错进展,但是部分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等相比较仍有一定差距。未来部分中小银行需要在加强技术、人才方面投入,提升服务创新能力,同时,完善治理,提升各项业务合规意识,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截至今年9月末,成都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4.3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都是11.46%。
三季报中没有披露成都农商行的最新不良率,2021第一期二级资本债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成都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57%,较前几年有所下降。2018年-2020年,成都农商行的不良率都在1.7%以上。
但成都农商行的不良率水平仍高于很多上市银行。对比其他披露三季度末不良率的上市农商行来看,处于东部地区的上海农商行不良率为0.9%、苏州农商行为1.06%,而与成都农商行同在西南地区的重庆农商行不良率也仅为1.27%。
关于未来将如何继续改善资产质量,降低不良率,《华夏时报》记者于11月23日对成都农商行进行了采访,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截至今年9月末,成都农商行发放贷款和垫款2904.2亿元,吸收存款4535.53亿元。较2020年底都保持增长,尤其是吸收存款增长了17.43%。
截至今年9月末,成都农商行资产总额为6095.32亿元,负债总额5606.92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88.4亿元。总资产较去年年底增长17.28%。不过,成都农商的总资产在2018年末就已达到6230.53亿元,后在2019大幅下降,直到现在也没有恢复到2018年的资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