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教师被誉为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总的来说,我国教师队伍是好的、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个别教师违反师德现象时有发生。虽属极少数,却严重损害了师道尊严,影响了教师形象。
《意见》开篇大篇幅强调师德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一是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用bb网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
二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创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弘扬高尚师德。王定华表示,将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近期准备开展教师宣传国家重大题材作品立项,推出一批让人喜闻乐见、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展现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
同时,还将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
给荣誉、提待遇,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属于国家公职人员
《意见》中的亮点政策是改革师范专业招生制度,提高生源质量,鼓励有志于从教的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王定华表示,北大、人大、同济大学等有师范教育基础、且教学质量过硬的综合类大学未来有可能开设师范专业,这将极大地提升师范专业学生的生源质量。
《意见》还有个特别具体的调整,就是将实行多年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调整为公费师范生,且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此前约定的履约期是10年。
没有了硬性约束,会不会造成大量教师流失?对此,王定华自信地表示不会,为了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意见》做了很多细致的安排。
第一,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开展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做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
第二,强调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对条件更艰苦的乡村教师,提出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努力惠及更多乡村教师。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
《意见》在考虑公办学校教师的同时,也将民办学校教师权益纳入保障范围,包括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要求民办学校与教师依法签订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并为教师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